2011年1月23日 星期日

向生物學習設計跟解決方案! Janine Benyus shares nature's designs

不管是自然界的生物或是人類所面臨的都是同一個物理世界, 所以許多人類面對的技術跟設計問題自然界的生物早已處理過並找出了好方法. 比較自然生物跟人類處理跟製造物品最大的不同是人類幾乎都是利用破壞環境跟產生多數廢物的方式製造少數有用的東西, 就像是電子產品的生產總是伴隨著有毒物的排放.而生物的解決方案總是幾乎沒有廢棄物考且不會破壞週遭的環境, 因為這樣才能確保自身種族的生存. 以這觀點來看, 人類的科技比起大自然的方案還處在很初階的階段. 講者以貝殼生長控制為例, 說明簡單的蛋白質釋放控制就可以調節貝殼結晶的成長跟終止, 說明大自然早就處理了很多工程物理問題. 生物科學的在未來不僅是了解生物做了什麼, 還要能從中找出邏輯利用生物的解決方案來引導人類找到更合理更跟環境相容的工程設計技術. 裡面列舉了12個最有可能改變目前技術的仿生技術,分別是:自主裝,CO2固定作用與光能利用, 生物力學外型設計, 光子晶體與自潔表面, 水氣凝聚, 礦物分離, 綠色化學, 可控制分解結構, 乾燥與修復保存, 感知與反應, 生產且肥沃土地, 環境友善技術等. 對每種技術都提出可能的應用的構想,期許一個新的仿生物方案的新工程典範.


如有需要, 請按下方view subtitle開啟字幕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連接生態與醫學新典範的互動裝置! Natalie Jeremijenko: The art of the eco-mindshift

傳統的醫學在解除治療人的病痛,所以窮究人體的生理跟藥物機轉, 希望找出控制的方式. 不過現在人們開始注意到, 人的健康其實跟周圍環境跟生活型態有很密切的關係. 像是很多精神疾病, 慢性疾病或是代謝疾病(憂鬱,癌症, 氣喘, 肥胖, 糖尿病..等等)都不再只是人體的問題, 而是人處在一個什麼樣的環境. 當然這樣問題不是單一作為能夠解決的, 這個演講是介紹一些目前試圖喚醒人們對這樣健康概念所做的實驗性嘗試. 一個跟環境有關的問題裡包含了科學問題, 也包含了喚醒人們注意的問題, 演講人所採取的方式是利用把互動裝置加入環境的概念, 讓一些原本不容易被注意到的問題能被注意到並同時希望能加以改善. 例子包括了都室的污水與綠化, 跟動物的互動, 生態建築等. 雖然不一定都有實用性, 不過利用互動科技把原本跟跟人類無法互動的物體變成可以互動的對象, 近而擴展了人對環境的認識, 讓環境是生活的一部分, 是健康的一部分的概念能被推廣.


如有需要, 請按下方view subtitle開啟字幕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比爾蓋茲的能源的計畫-無碳排放! Bill Gates on energy: Innovating to zero!

人類在地球生存, 最基本的就是需要能源來轉換成各種食物跟服務,另外還需要一個合適的生活環境. 但是因為人口跟各種需求的增加,現在知道過度利用石化燃料來取得能源的結果就是同時破壞了環境. 在這個演講, 比爾蓋茲說出他認為未來人類要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怎麼能持續有能源來讓社會發展並且同時不破壞環境-如果有能源然後不排放二氧化碳. 他舉出三種最有可能的技術, 希望更多人能在未來的20-50年內投入. 這三種分別是,二氧化碳的固定化技術, 核能技術, 還有再生能源的儲存技術. 以他的觀點, 這些技術是解決未來問題的關鍵, 雖然都要面臨很大的技術困難, 但是沒有什麼原理上無法做到的事情. 其中二氧化碳的固化技術, 需要大規模的研究跟整體計畫, 因為所需要的空間跟保存計畫都是很大規模的. 在再生能源上, 他舉例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電池只夠存10分鐘人類所需的能源. 如果真的要轉換到再生能源, 怎麼有效的轉化太樣能跟儲存會是最大的問題. 演講裡, 他花了最多時間說明一種利用目前核廢料U238來當作能源的計畫. 說明如果這種技術成功, 不僅有了新的能源, 而且還能解決目前核廢料的問題. 目前在超級電腦上模擬這樣的反應是可能的, 不過如果要實現還需要很多研究跟投資.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當電子產品變成流行-隱藏的成本! The Story of Electronics

電子用品帶給人很多便利, 但是常常會發現現在的電子用品變成像是流行商品, 一樣產品可以在短短幾年間出到四五代卻被視為理所當然. 幾年下來家中總會累積很多不同接頭的電源供應器, 常常都是5V,可是卻因為接頭有一點小差異而不能使用. 電子產品是科技的結晶, 但是現在電子產品追求的不再是實用耐用而是變成類似流行商品, 有一點小改變就改款推新. 為了一點新的功能就必須丟棄舊產品, 而且常常舊產品的配件也因為沒有相容性, 同時失去作用. 因為快速改款, 零件批次生產, 讓維修變的困難. 常常買新的比修舊的更便宜划算. 這樣的經濟模式背後的假設是資源無限, 生產除了產生效用沒有對環境的副作用, 所以誰能做做好的產品就該不停的改版進步, 讓消費者可以一直更新. 但是實際上地球資源有限, 生產的過程跟廢棄物處理的過程會破壞環境, 減少人可以生存的空間. 這樣的邊際社會成本卻因為不在生產者的成本內,而在消費的邏輯裡被忽視. 這影片說明這樣的消費模式對資源跟環境有多大的傷害. 當這樣的社會成本能被包含進生產的成本時, 這樣的消費方式才有可能被改變, 讓各種產品有更模組化更容易維修跟回收的設計.

(需要中文字幕請按右下角)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

海耶克跟凱因斯的人群實驗! Fear the Boom and Bust -Hayek vs. Keynes

經濟學討論人群互動的成因跟結果, 不過因為術語跟歷史的分析背景讓主要的故事都變的不能理解或是常常只能看到片面的討論. 以外星人不了解人類動機的眼光來看, 對整體人類而言, 就如同所有的生物一樣, 人能產生對本身生存有價值的事情有兩類, 一類是對外界資源消耗利用, 另一類是經由人類的互動來產生人類需要的東西. 因為金錢是主要人交換互動時所使用的介質,所以關於金錢有很多討論. 影片裡, 以凱因斯的眼光, 只要把金錢注入這互動體系, 就會讓人跟人之間的互動增加, 讓人類所需要的東西經由互動而生產出來. 不管這樣的注入是以什麼樣的名義, 政府投資也好, 舉債也好甚至戰爭也好. 金錢只是人類互動所需的代幣, 重點是讓整體互動增加, 社會才能經由互動來產生價值. 以海耶克的眼光, 好的金錢流動能幫助人的互動產生正面的價值,不好的金錢流動, 只會把人的互動引導到沒有價值的事情上. 如果讓政府可以任意藉由任何方式來控制金錢的注入, 只會讓很多不合理的互動經由這樣的過程產生, 把人互動的因為引導到錯誤的方向而使能產生價值降低, 即使互動的量增加. 另外,就算金錢的量可以人為操作, 可是人類依賴的資源不會因為這樣就增加, 不合理的資本結構除了對人類的互動是浪費, 也會破壞對天然資源的合理使用. 兩種觀點其實是一個故事的兩面. 其實關於資源的利用跟群體的互動. 人類跟其他生物族群都面臨同樣的問題. 只是這樣的故事在人類身上被更多東西所掩蓋了.

(需要中文字幕的朋友請在右下角開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plurk